最高院民一庭: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是否分段计算?
作者:未知时间:2019-01-17
来源:最高院民一庭《劳动争议案件审判指导》
跨越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的劳动合同关系,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的起算时间从用工之日起计算即从入职之日起计算,不应存在分段计算的情况。理由如下:
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存在本质不同,适用对象存在明显区别,决定了从法律施行之日分段计算与自用工之日起计算不能等同或者参照适用。
经济补偿金主要针对用人单位无过错,且依照法定程序和法定要件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具有补偿性质,是在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前提下,为了经济发展,同时保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具有一定的衡平作用。
但赔偿金针对的是用人单位具有明显过错,违反法定程序和法定要件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形,其功能不仅在于保护劳动者,更是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课以惩罚性责任。
由此,相对于无过错性的经济补偿,加强对用人单位的行为约束,提高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成本,给予劳动者更高补偿基数和更长期限的赔偿金,才符合行为与责任相一致的法律精神。
那种认为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赔偿金亦应分段计算的观点,将减轻用人单位违法解除跨越《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的劳动合同关系而应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 必然产生鼓励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不良导向,且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人职的劳动者产生不同影响,难以体现法律的平等保护原则。
因此,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不应包含时间要素,不能理解为经济补偿金本身。
将经济补偿金标准理解为计算经济补偿金的基数,经济赔偿金的计算公式为以经济补偿金标准乘以相应时间再乘以2。如此,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不能对赔偿金起算时间产生影响,避免对劳动者保护不力的质疑,更为符合现行法律本意。
<section data-id="92793" data-tools="135编辑器"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7px;="" font-variant-numeric:="" normal;="" font-variant-east-asian:="" letter-spacing:="" 0.544px;="" line-height:="" 27.2px;="" text-align:="" justify;="" widows:="" 1;="" border:="" 0px="" none;=""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依照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只有颁布后的法律才能为人们提供明确的预测和指引,法律颁布前人们的行为只能按照当时的法律予以调整,除非法律另有特别规定。并且,法律颁布前的行为一般应指法律颁布前已经实施完毕的行为,不包括发生于新法实施前但持续至实施后的行为。
因此,依据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对跨越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的劳动合同关系,用人单位或劳动者的行为,只要在该法实施后发生或发生于实施前但持续至实施后的,均应依照《劳动合同法》进行处理,不存在分段计算的可能性。
要求按照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分段计算赔偿金的实质是将劳动合同关系存续期间以法律实施为节点进行分割,并未针对当事人行为本身,因此属于对法不溯及既往原则适用的错误理解。
如前所述,法律对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作出特别规定,且赔偿金和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有所关联,可能是产生法不溯及既往适用错误理解的根源。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违法解除该法实施前已存在的劳动合同关系,有违该法对劳动合同关系保护的根本价值追求,只有从初次入职之日起完整计算2倍赔偿金,才能体现现行法律的严肃性。
[参见徐家清、姚明平:《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支付二倍赔偿金的起算时间》,载 《人民司法》2016年第17期]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 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